堵在晚高峰的高架上,我盯着前车的刹车灯发呆:要是特斯拉的Robotaxi真普及了,是不是就不用受这罪了?——这个念头,恰好解释了为什么“木头姐”凯茜·伍德敢给特斯拉定下2600美元的天价目标。
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数字时,我也觉得她是不是被加州阳光晒昏了头。但翻完ARK Invest的百页报告,再结合她三十年的科技投资经验,我发现这个预测背后藏着三重狠逻辑。
第一重逻辑:特斯拉根本不是车企,而是“轮子上的AI数据工厂”
木头姐的原话是:“特斯拉运营着地球上最大的AI项目”。什么意思?目前全球280万辆特斯拉每天产生100亿帧道路视频,相当于Waymo年采集量的160倍!更可怕的是,FSD V12.5的接管率已降到每千英里0.2次,比人类驾驶员的0.5次还低。这就好比别人还在用望远镜看星星,特斯拉已经建好了天文台。
第二重逻辑:Robotaxi会吃掉整个出租车行业
“到2030年,出行成本将从现在的每英里3美元暴跌到0.25美元。”这个判断源自莱特定律(产量翻倍→成本固定比例下降)。举个具体例子:当特斯拉电池产量从10GWh扩大到100GWh时,成本直降28%。同理,当Robotaxi车队规模化,充电、保险、维护成本都会断崖式下跌。到时候你打车的钱,可能还没现在奶茶贵。
第三重逻辑:商业模式彻底重构
还记得iPhone怎么颠覆诺基亚的吗?不是手机做得更好,而是把硬件变成生态入口。特斯拉也在玩这招——未来你付的不是车价,而是“里程订阅费”。木头姐算过一笔账:如果2030年特斯拉拥有5000万辆Robotaxi,每辆车年收入1.6万美元,整个业务估值就能撑起34万亿美元市场。
当然,风险也摆在明面上:
技术落地速度:旧金山允许全天候运营的Waymo,正在抢滩核心城市;
政策黑天鹅:万一自动驾驶事故引发全球监管收紧,整个行业都得踩刹车;
马斯克依赖症:木头姐自己都承认,特斯拉的成功“极度依赖马斯克的执行力”。
个人建议:如果你真想参考这个预测,重点不该盯着2600美元这个数字,而是每季度财报里的三个数据——FSD渗透率、Dojo超算训练进度、电池成本曲线。毕竟在颠覆性创新的赌桌上,木头姐敢押注,但从不盲目跟注。
(对了,她最近悄悄减持Coinbase加仓台积电的操作,也值得你细品...)